首页 >> 专题 >> 改革开放40周年 >> 正文

【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——庆祝改革开放40年】李兴祥:收集老物件 留存“庆阳记忆”

2018-07-14 16:07:52 来源:陇东报 作者: 路世玲 梁伯睿 郝芳 编辑:王小平 点击:

泛黄的粮票、老旧的牡丹牌电视机、记录时代变迁的旧书报、锈迹斑斑的电影放映机……在西峰区董志镇北门村北门组村民李兴祥家里,像这样的老物件数不胜数。近20年来,李兴祥收集了5000多件有关“庆阳记忆”的小物件和书籍,并创办了“陇原史典收藏服务中心”,留存庆阳记忆。

爱好源于热爱

今年59岁的李兴祥,少年时因家里发生变故,不得已辍学回家和父母亲一起供养弟弟、妹妹上学。回家后,李兴祥对书本的热爱并没有因此而减弱,反而更加强烈。

“1985年的一天,我骑自行车载着女儿到西峰新华书店看书,看完书回到家才发现,把女儿丢在了书店。”每说起这件事,李兴祥都很不好意思。

到了1999年,生活越来越好,时间也相对宽裕,李兴祥把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,而他最爱看的就是《毛泽东选集》,并被毛泽东的个人魅力深深吸引。李兴祥告诉记者,就是这份崇拜,让他萌生了收藏的念头,“那个时候,我的收藏主要来源于书店、旧书摊,只要看到毛泽东著作、诗词,或者涉及毛泽东的相关书籍,我都会想办法带回家。”

2002年,李兴祥收到好友赠送的两本《庆阳年鉴》,看完后,李兴祥对庆阳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“何不收藏庆阳人文历史资料?”这一想法在李兴祥的头脑里不停打转。说干就干,从此以后,收藏有关庆阳历史的资料就成为李兴祥的新追求。

在李兴祥收集的近3000件书籍资料中,他最喜欢的是庆阳市县区组织史资料。“从儿子帮我买到第一本《中国共产党甘肃省镇原县组织史资料》开始,8县(区)就剩下宁县的还没有找到。”李兴祥遗憾地说。

热爱近乎痴迷

收藏书籍资料、老物件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李兴祥这些年做小生意挣的钱,除了和老伴的日常开销外,几乎全部都用在了收藏上。“为了搜集这些资料、物件,我还有20万的贷款没有还清呢。”李兴祥说。

说起收藏老物件的经历,李兴祥说,2017年2月,有一天凌晨12点钟,他接到董志村众裕队村民王普发打来的电话,称他家的老房子要拆迁,之前积攒了五六十年的老物件无法带走,又舍不得扔掉,知道李兴祥爱好收藏,就让他过去看看。

放下电话,李兴祥和儿子驱车赶到王普发家中。“幸亏我及时赶到,留下了早前用于农业科技研究的‘土壤养分测定箱’,在即将塌陷的砂房里,还挖出了48个‘种子瓶’,这些种子都是王普发经过反复测试,试种成功的农作物种子。我要是来迟一步,这些宝贝就没了。”李兴祥至今记忆犹新。

李兴祥带记者参观了这些年他收集的老物件,这些老物件都存放在李兴祥的“陇原史典收藏服务中心”里,他笑着告诉记者:“这些东西虽然不值什么钱,但每一件老物件的背后,都有一个时代的印记,它们都是一段已渐渐远去的历史。对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,更是一段乡愁记忆。”

痴迷所以坚守

李兴祥的“陇原史典收藏服务中心”有很多人慕名前来,有些人想买他收藏的东西,李兴祥都婉拒了。“我搜集这些老物件不为卖钱,只是想把这些老文化老民俗都留传下来,保护庆阳历史文化,等到将来,人们到我这里仍然能够看到这些老民俗、老文化。”李兴祥说。

“这一屋子的东西,在现今的生产、生活中可以说没有使用价值了,可他们本身所带有的历史文化,却值得我们后来人细细地揣摩、回味。”李兴祥说,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庆阳的古老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,他希望他的孩子们能通过这些东西,看见、回溯先祖的生产、生活岁月。

目前,“陇原史典收藏服务中心”的近3000件书籍、史料和2000件老旧物件还没有进行系统化归档、整理,李兴祥计划邀请档案专业人士帮忙,将每个老物件都进行分类、建档,把“陇原史典收藏服务中心”办得有模有样,并不断发展壮大,争取在有生年成立“陇原史典博物馆”。